如今,各地一系列整治措施已初见成效,环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天蓝环保:隶属于世界中国中化集团与浙江省国资委共同组建的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主创新研发的技术为依托,从事燃煤烟气治理的技术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和环保设施第三方运营等业务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于2015年挂牌上市,以其先进的燃煤烟气治理技术在大气治理领域占据重要位置。航天凯天:主营业务以工业厂房内环境治理、大气环境烟气脱硫脱硝脱汞治理(超细颗粒物PM2.5治理)为主,业务范围涵盖重金属废水废气废渣治理、土壤修复、污水治理、农环治理、环境服务等环保业务。
可能非电行业治理的市场空间将超过电力行业。环境监测由于整体行业体量小、集中度较高,一直被认为是小而精的环保细分行业,未来预计有巨大的增量市场。中航泰达:是一家专业从事工业烟气治理的高科技企业。据推测,大气污染治理将在十三五时期带来8500亿市场空间。随着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大气治理将进入细化阶段。
据推测,环境监测作为定量基础,在火电超净排放和非电行业领域有近740亿元市场空间。仕净环保:成立于2005年4月11日,主要业务是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具体体现为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液态催化剂脱硝技术、工业尾气氮氧化物治理技术、粉尘防爆集尘系统、重金属粉尘治理技术、脱硝脱硫一体化技术、VOC树脂吸附脱附加催化燃烧技术及其他酸碱废气治理技术等技术向电力、钢铁、轮船、光伏太阳能、水泥、建材、化工、半导体、精密加工、橡胶、陶瓷等行业提供大气污染防治的专项定制系统。而我国目前关于污染场地环境管理的文件无一例外地只提及待开发和搬迁的场地,可见这一误区对相关政策的影响。
我国众多工矿企业生产经营场地,生产历史和搬迁时间各有不同,要划定治理修复责任,先从法律上准确定义何为历史遗留非常关键。更多的污染场地由联邦其他项目和地方管理。形象地说,没有调查的修复就如同医生未曾望闻问切,岂能对症下药。因此,凭基金一词就认为我国只要建立一个政府性基金,通过收税、收费和拨款等财政手段就能解决污染场地环境问题,就可以一劳永逸,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但是现在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将两个概念区别开来。近日媒体报道的河南禹州东十里村地下水污染、湖南衡东大浦化工厂土壤污染、甘肃兰州地下水污染等污染场地事件,都同开发和搬迁无关。
按照新发布的《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作为生活用水的地下水应直接采用水环境标准或生活用水标准,不需另行计算风险。超级基金并不针对全国所有的污染场地,也不管理棕地,只涉及污染最为严重和危害最大的一类场地。误区三:污染场地即指工业污染场地,关停搬迁会产生污染场地。当然,应该看到这与当前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无法(律)可依有关。
国外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提出和应用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调整形成,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发展性和地域性。误区二:污染场地就是棕地。误区八:搬迁后场地都算历史遗留问题场地。在我国把污染场地和棕地等同使用有其历史原因。
误区九:地下水污染也需要做健康风险评估。其主要内容是:有污染就须有清理修复行动,有污染损害须进行赔偿,有污染须找到污染责任方。
误区七:场地调查评估并不重要。一段时期以来,对饮用地下水行为进行风险评估在国内非常流行。
历史遗留问题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或由特定历史事件造成,其发生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因此,多数污染场地的修复包括地下水修复。棕地仅是污染场地的一部分,其概念是个舶来品,在国外法律中有其特定含义。没有一个超级基金场地是因为开发而启动修复的,87%的超级基金场地都找到了责任方,平均每个场地有71个责任方。以下九种,你中招了吗?环境修复领域存在九大误区 你中招了吗?随着污染问题的凸显,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土壤地下水的认识一直在提升,但对一些关键性概念和理论的认识误区依然广泛存在,有些已经或正在对政策法律的制定产生重要影响。由此,摒弃和过度使用都不可取。
作为污染场地数量最多的一类,加油站严格意义上也不算工业。误区六:污染场地调查可以用环境影响评价替代。
二是制造问题的责任主体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和背景下不会被追责,到了应该追责的时候却已经灭失或无法找到。工业污染是污染场地的成因之一。
由此而见,污染场地追责并没有想象的那样困难。《超级基金法》的名称是《综合环境反应、赔偿与责任法》,又因其建立了一个修复基金而得名。
由于评估对象和时间段的不同,用环评的技术方法做不了场地调查评价的事。以下列举环境修复领域的九个常见误区,以供参考。采矿业、商业、军事基地、回收业和废物管理等也造成大量的污染场地。如果场地是废弃的,而且其开发利用受到污染的消极影响,那么这种污染场地也称为棕地
据了解,目前,天津、河南、山东等10多个省(区、市)站点建设已经全部完成,监测站点实现了地下水位、水温监测的自动采集、自动传输,在地下水监测点建设的同时,地下水监测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已完成总体设计,该系统将开发地下水监测数据管理、综合分析、地下水数值模拟评价与预测等多个子系统。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地下水监测项目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长青介绍说:比如:在华北平原地区,我们通过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可以获取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情况,包括水位水量等方面。
来自央广网日前报道消息称,根据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全国划分为16个重点监测区,包括1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63个省级监测中心,共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0401个,监控面积达到350万平方千米,密度约每1000平方千米5.83个。届时,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监测控制范围将扩大到350万平方公里,站网密度提高到每千平方公里5.8孔(站),将进一步提高地下水监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全国地下水的动态有效监控,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地面沉降防控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1日,国土部发布消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取得重大进展,90%以上的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已经完成。全面建成后,该工程将结合现有监测站网建成较为完整的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网,形成一个集地下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及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地下水信息中心。
今年是该项工程的收官之年。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将全国划分为16个重点监测区,包括1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63个省级监测中心,共建设地下水监测站点20401个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呈现涨势,这是未来环保产业的一大趋势。当下的环保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储备少、人才、产业集中度低和没有相关的龙头企业,这些都成为环保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这意味着环保产业未来的发展非常快。尽管总体的局面和前景较为良好,但在各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下,当下的环保产业尚处于不稳定期。
其中中小环保企业的未来更让人担忧。毋庸置疑,国企更容易获取这些资源。
同时,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盈利大幅下滑,金融资本面临资产荒,历经多年高回报率、高增速的环保产业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进入者。一部分央企开展环保业务的是利用原有业务打开的市场进行横向拓展,在熟悉的市场投放新的产品。